
在全球航运行业面临着波动不定的商业环境中,法国航运巨头达飞轮船(CMA CGM)正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全球船队的重组,以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发挥优势并降低运营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的新港口费用将从2023年10月起生效,这一政策旨在削弱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的主导地位,同时试图促进美国海运行业的复苏与发展。此举将对各大国际航运企业的现有运营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CMA CGM的首席财务官拉蒙·费尔南德斯(Ramon Fernandez)在与路透社的采访中强调,尽管这一新港口费用增加了航运公司的运营挑战,但公司已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费尔南德斯表示:"幸运的是,我们拥有足够的船舶运力来避免因额外费用而影响到我们的财务表现。"这一声明表明,CMA CGM已经采取了必要的预防措施,确保公司不会因为新法规的实施而处于不利地位。
截至目前,CMA CGM的船队规模达到约670艘,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船舶是中国建造的。这一数据使得公司在新的港口收费政策实施后的适应过程相对简化,能够更迅速地调整其运营战略,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保持市场竞争力。
此外,费尔南德斯在谈及未来市场走势时特别提到,面临港口费用压力的主要是那些依赖于中国造船的航运公司,这些公司的运营模式将受到更大的影响。在电话会议上,费尔南德斯指出,全球航运公司,包括中国中远等竞争者,必然会根据新收费政策不断调整自己的运营模式。然而,他并未透露这个新政策对海洋联盟合作的潜在影响,CMA CGM与中远正是该联盟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这表明,CMA CGM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着同行业竞争者的动态,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
作为全球第三大集装箱航运公司,CMA CGM正计划在美国市场加大投资,预计投资总额将达到200亿美元,这一战略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高度评价与认可。这不仅表明了CMA CGM对美国市场增长潜力的信心,同时也反映了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政策变动寻找商业机会的智慧。
根据CMA CGM在第一季度公布的业绩数据显示,因应美国加征关税的相关消息,该公司积极安排了多个港口的发货业务,推动了海运业务量同比增长4.2%。这一表现充分显示出CMA CGM的灵活应变能力以及市场消化能力,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业务的增长和稳定。
达飞集团的创始人萨德(Saade)家族在美国市场加深投资的背景下,正在全力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回应市场对即将到来的贸易局势变化时,费尔南德斯表示,公司内部数据表明5月份中美之间的货运订单约有一半被取消。但他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6月份的贸易活动将显著活跃,超出市场的先前担忧。
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动,CMA CGM似乎在经历种种挑战的同时,始终能够把握住行业发展的脉搏与方向。对于2023年整体集装箱运输量的预期,费尔南德斯仍保持谨慎态度,指出持续的贸易战局势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为航运公司的运营增添了一层复杂性。
在国际航运领域,除了自身的船队策略,CMA CGM还致力于与全球客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本周内,该公司携手多位国际物流伙伴,共同推出了一套全新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客户更高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整体运输效率。这项服务的推出,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航运市场的竞争地位。
总之,达飞轮船(CMA CGM)在全球海运市场中的灵活应对与战略调整,将使其在即将到来的新政策实施中游刃有余。尽管面临众多不确定性,但公司的策略与应变能力无疑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