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航运运价飙升背后的供需博弈与未来走势

近期跨太平洋航运运价飙升,受贸易关系、港口拥堵、运力限制等多重因素驱动。未来走势取决于供需关系、关税政策及港口效率,各方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跨太平洋航运运价飙升背后的供需博弈与未来走势

全球贸易的动脉——跨太平洋航线,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高烧"。集装箱堆积如山,运费价格如同火箭般蹿升。最新数据显示,德鲁里世界集装箱指数(WCI)单周上涨幅度高达41%,达到每集装箱3527美元,创下该指数历史上第二高涨幅。

运价飙升创历史记录

近期跨太平洋航运市场出现显著波动,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同样呈现8%的涨幅,达到2240.35点。在过去四周内,德鲁里的WCI累计上涨70%,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强劲反弹。其中上海至洛杉矶航线表现尤为突出,过去一周运价上涨57%,达到每小时5876美元,自5月8日以来累计涨幅已达117%。

多重因素推高运价

  • 贸易需求集中释放: 中美贸易关系短暂缓和期间,前期受关税政策抑制的运输需求集中释放,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预期更促使托运人提前安排出货。
  • 港口运营效率下降: 中国主要港口及新加坡等转运枢纽出现严重拥堵,船舶周转效率降低加剧了运力紧张。
  • 运力供给不足: 尽管航运公司增加运力部署,但由于前期船舶改道等因素影响,实际运力仍无法满足需求激增,预计紧张状况将持续至6月底。

市场连锁反应显现

运价飙升已波及租船市场。由于船舶可用性极低,航运公司正积极寻求租赁船舶,这进一步推高了整体航运成本。数据显示,上海至纽约的即期汇率过去一周上涨39%,过去四周累计涨幅达96%。

未来走势存分歧

业内对市场后续发展存在不同判断:

部分分析师认为,随着新增运力投入使用及90天关税休战期结束,当前涨势或将受到抑制。而丹麦集装箱航运咨询公司Sea-Intelligence报告显示,未来11周内跨太平洋西海岸航线将有5周的运力增幅超过30%。

德鲁里集装箱预测公司则预计,下半年供需平衡可能再度失衡,导致现货运价回落,具体波动将取决于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及对中国船舶相关制裁的实施情况。

港口严阵以待

面对持续增长的货运量,洛杉矶和长滩等主要港口已宣布提高运营效率的应对措施,但实际效果仍需观察。航运市场各参与方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与供需关系,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