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际航空货运领域,重货的装载顺序绝非仅由重量决定。这一复杂过程涉及板位承重限制、航班机型特性以及货物密度等多重因素的协同作用。尤其在运输旺季,深入理解这些原则对提升装载效率、避免延误具有关键意义。
重货定义与核心判定标准
航空货运对"重货"的界定采用密度标准:当货物密度超过167千克/立方米时即被归为重货范畴。这意味着,每立方米空间承载167公斤以上的货物将触发特殊的装载考量机制。
装载优先级三大决定要素
- 密度因素 :金属制品(密度约7850 kg/m³)相较机械零件(300 kg/m³)更易获得优先装载权,因其能提升单位板位的承重效率
 - 目的地集中度 :发往同一目的地的多票重货通常享有优先权,可减少中转环节的承重调整
 - 机型适配性 :波音777等宽体机可承载30吨以上货物,而737等窄体机上限仅15吨,超重货物可能反被降级处理
 
板位承重分配三原则
| 原则 | 技术规范 | 应用实例 | 
|---|---|---|
| 均布承重 | 单板平均承重≤1500 kg/m²,单点≤3000 kg | 3000 kg设备需分散在2m²以上板位 | 
| 重心居中 | 重心偏移≤10厘米 | 5000 kg重货需置于板位中心区 | 
| 机型适配 | 窄体机限高1.6米,宽体机限高2.4米 | 2.5米机械仅能分配宽体机特定板位 | 
提升装载效率的实务策略
货运旺季期间,货主可采取以下措施优化装载方案:
- 优先选择波音777等宽体机型,避免使用窄体机运输5吨以上货物
 - 采用IATA标准航空箱(120×80×80厘米)提升板位利用率
 - 在运单明确标注"重货,密度200kg/m³,重心居中"等关键信息
 - 将10吨货物拆分为2-3票5吨货物,规避特殊处理流程
 
通过系统化掌握这些技术要点,货运各方可显著提升重货运输效率,确保航空物流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