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企业反映的旧版报关单填制繁琐问题,海关总署近日发布公告,正式启用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规范》。此次修订旨在简化申报流程、提升通关效率,新旧版本存在显著差异,需特别注意填报规范以避免申报错误导致通关延误。
新版报关单主要革新内容
本次报关单改版并非简单调整,而是为适应国际贸易环境变化进行的系统性升级,主要包含以下变革:
- 申报主体信息强化 :预录入界面新增申报单位、收发货人(原经营单位)、消费使用单位/生产销售单位(原货主单位)的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录入框,通过完善主体身份认证提升数据准确性,为海关监管提供更可靠依据。
- 申报容量显著扩大 :商品项数上限由20项提升至50项,允许企业单次申报更多品类商品,有效减少重复申报次数,对经营多品类商品的企业尤为便利。
- 冗余栏目精简 :取消批准文号、生产厂家等非必要填报项目,使单证格式更加简洁,降低企业填报负担。
- 关键字段新增 :增设"特殊关系确认"、"价格影响确认"、"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确认"及"贸易国别(地区)"等必填项,帮助海关更精准评估贸易风险,同时要求企业提升填报严谨性。
- 术语表述规范化 :将"经营单位"调整为"收发货人","收货单位"改为"消费使用单位","发货单位"变更为"生产销售单位",通过术语优化更准确反映贸易实质。
新版报关单填报要点解析
为确保企业准确完成新版报关单填报,需重点关注以下操作规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报 :申报单位、收发货人及相关单位的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须确保完全准确,该字段是海关识别企业身份的核心依据。
商品信息如实申报 :商品名称、规格参数、数量及单价等数据必须与实际货物严格一致,存疑时应及时向海关部门咨询确认。
新增必填项规范处理 :针对新增的特殊关系确认、特许权使用费等必填项目,需严格参照海关相关规定如实填报,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机构指导。
术语变更注意事项 :特别注意"收发货人"等术语替代关系,避免沿用旧版表述习惯导致系统校验失败。
政策动态跟踪 :建议企业定期关注海关政策更新,通过参加官方培训或订阅专业服务确保申报规范符合最新要求。
此次报关单改革是中国海关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准确掌握新版填报规范,将有效降低申报差错率,缩短货物通关时间,为国际贸易业务开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