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机场的未来如何迈向一亿旅客俱乐部

随着亚太地区航空需求的剧增,众多机场通过升级扩建项目,引领亚洲迈向亿级旅客的新时代。东京羽田机场位居榜首,预计未来新加坡樟宜机场、香港国际机场等将加入这一行列。
亚洲机场的未来如何迈向一亿旅客俱乐部

在未来的十年里,亚洲的航空旅行将迎来怎样的变革?这个问题不仅关乎中国和新加坡的各大机场,更影响到成千上万的旅客和全球医疗、经济的发展。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预测,到2043年,全球航空旅客人数将翻倍,而亚太地区的民航需求尤为旺盛。为了应对这股强劲的需求,许多机场正进行大规模的升级和扩建。

亚洲机场基础设施蝶变 "超级机场"扩容在即

亚洲的机场正在经历一场基础设施的蝶变,特别是那些被国际航空协会(ACI)定义为"超级机场"的大型机场。根据OAG(航空数据公司)对2024年航班计划的统计,目前仅有东京羽田机场(HND)一家机场的航空公司填补了超过1亿个座位,达到了1.1亿个,位居亚洲之首。值得一提的是,东京羽田机场的年度客运能力约为9000万人,2024年的客运量也接近这一阈值,达到了8500万人。

分析2024年的座位容量,除了东京羽田,上海浦东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和德里机场也相继逼近这一目标,均在9000万到9500万座位之间,为未来的扩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机场扩建项目一览

以下是一些正在进行的机场扩展项目,力求使亚洲最大的机场在未来十年内能够处理超过1亿的旅客:

  • 新加坡樟宜机场5号航站楼 :该新航站楼的建设始于2025年,预计可新增5000万的客流量,将樟宜机场的总年客运能力提升至约1.4亿,预计在2030年代中期完成。
  • 香港国际机场 :正在进行的扩建工程包括第三条跑道和新航站楼设施,短期内将把年客运能力从当前的7400万提升至1.04亿,长期目标为1.2亿。扩建的2号航站楼将于2025年9月分阶段投入运营,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启用新的值机设施。

区域航空枢纽竞争加剧

除了樟宜和香港,泰国的苏凡纳布机场、韩国的仁川国际机场,以及越南的龙城国际机场(胡志明市)也在积极扩建,以提升其作为区域或全球转机中心的地位。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投资,正是为了适应国内与国际航空旅行需求的激增,背后是快速的经济增长、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上升,未来不久,新的"一亿旅客俱乐部"成员将纷纷亮相,登上全球航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