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USTR新规中资船舶费用的变化与影响

USTR宣布将于2025年起实施针对中国船舶的新收费政策,内容包括按美国航行次数征费及运营限制,旨在应对不公平贸易。这项政策修订相较于初版有所温和,但仍将对航运市场造成影响,且不同承运人面临的费用差异可能导致市场格局变动。
解读USTR新规中资船舶费用的变化与影响

2025年10月14日将成为中美航运贸易的关键时间节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当日将正式启动针对中国建造和运营船舶的新收费政策。这项历经一年深入调查与公众咨询的政策,从最初提案到修订版本,其内容与影响均发生显著变化。

政策调整背景

作为对国际贸易环境与公平贸易问题的回应,USTR对涉及中资船舶的费用体系进行了调整。与2月21日公布的初版方案相比,修订后的政策明显趋于温和:原定的"每港口"收费模式调整为"每次美国航行"收费,这将直接降低航运企业的成本压力。此外,初版方案中几乎涵盖所有承运人的收费范围,在修订后也为部分企业提供了豁免条款,增强了政策灵活性。

USTR公告显示,在为期一年的301条款调查中,办公室累计收到来自航运公司、港口当局及农业领域超过600条反馈建议。这些意见为费用政策的精准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政策细则解析

新版政策通过四个附录对具体实施细则作出规定:

附录一:中资运营船舶收费

对中国企业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将按净吨位征收美国航行费用。相较于原定的固定费率,新标准将减轻小型港口的运营压力。

附录二:中国建造船舶收费

针对中国建造的船舶,将按净吨位或集装箱装载量(以较高者为准)计费。分析指出,此举可能迫使中国造船企业加速技术升级与运营效率提升。

附录三:非美建造车辆运输船收费

对非美国本土建造的车辆运输船同步征收费用,这对依赖进口车船的运输模式构成显著挑战。

附录四:LNG船舶限制

最受关注的是2028年起将分阶段实施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限制措施,预计该政策影响将持续22年。

市场影响预测

航运业为应对新规可能采取多项调整措施:优化港口停靠方案、重组航线网络以降低费用支出,或在敏感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部分企业可能将中国建造船舶调配至非美航线,或通过控制停靠次数(上限5次)来降低成本。

据测算,新规实施后,主流海运承运人每个标准箱(TEU)将增加约200美元成本,中资运营船舶成本增幅可能更高。市场可能出现分化:受影响较小的企业或维持低价抢占份额,而成本压力大的企业则可能提价以保证利润。

业内专家指出,这次政策调整将重塑航运市场竞争格局,不同企业的应对策略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市场地位。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航运企业需要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发展战略。